SMC 2021|基于智能网联的智慧出行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克强

2022年03月02日

第三届 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SMC 2021)于2021年12月15-16日和12月30日分别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在广州市花都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李克强发表“基于智能网联的智慧出行创新发展”的演讲报告。

 

 

李克强认为,实现智慧出行需要一个系统的架构。要实现这个大架构,除了要做整体的技术设计如建模、打通部件的工具链等,还要对智慧出行系统给予分级。前面两级仍是人适应交通系统,到第三级之后,则是由交通系统来适应人。

“就像我们过去讲单车智能、高度辅助驾驶一样,只有这样的分级分类才能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出行系统,通过分级,我们可以梳理提炼我们的技术,梳理承担方和关系。”李克强强调。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受邀出席第三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也非常高兴在这里就智能网联智慧出行创新发展的观点跟大家交流。

我们都知道智慧出行是基于出行的汽车发生了新的变化,实现了我们这样的出行的更加的智能化以及共享出行这样的阶段的可能,所以,首先我们来看看支撑我们出行的汽车领域所发生的,我们称为智能网联汽车最近发生的新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汽车目前处于一个产业变革时期,而这个产业的变革,是由于新一代的高新技术所引起的,我们在工业1.0的机械化、2.0的电器化、3.0的信息化,每一个时代,汽车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以信息物理系统基础的工业的4.0时代,汽车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一个变化的特点将是我们提到的,电动智能网联共享一体化的称为汽车产业的“新四化”。

这样的发展,我们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包括中国政府相关机关已经在去年年初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里面,提到重要的一项,需要构建“车路云网”跨界融合的智能产业生态,这是我们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汽车的基本的首要的任务,也是实现智能共享出行的关键。

在这里,提到发展,智慧出行最重要的是新的技术出现,称之为智能网联技术的出现,基于智能网联发展的趋势,未来是一个深度融合的趋势,所以在我们国家,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制定的国家的节能新能源汽车路线图里面,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智能网联融为一体的发展。但是国际上,大家自然有分级,网联是2019年有分级,我们中国是2016年提出了网联分级,最终网联的分级和智能网联融为一体,这是我们谈到的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汽车新阶段,智能网联的关键。

刚才提到这样的智能网联技术融为一体作为智能网的关键,应该得到了更多的行业共识,包括得到国际上的共识,我们说国际上虽然提出了社会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如何融为一体,如何基于网联分级在中国率先提出得到国际的共识,欧盟ICD也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融为一体的发展是智慧共享出行的新支撑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到,如果要实现新一代的智慧共享出行,需要新的运载工具,刚才李院士提到,要做到大的顶层架构的一体化,需要做到“3S”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融为一体,在这个3S架构下怎么实现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融为一体,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提到智能网联是一个大的技术,我们说它是由根据智能网联融为一体之后,本地属性和社会属性,提出了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方案,这个方案的特点,事实上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在技术特征上,车路云融为一体的特征,第二是要满足本地和社会属性,我们提到要符合中国的基础设施标准,中国联机标准,中国的新的产品标准,满足这两个条件,一个技术特征融为一体,一个是本地社会属性,就称为中国方案。我们都强调这是技术术语,在美国有美国的方案,日本有日本的方案,都要满足本地的社会属性,与数据的治理,网络安全的管理。在这样的架构下,未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支撑智慧出行,将会是这样的系统架构,车辆将会运行在我们称之为智慧的信息基础设施联网运行,满足信息安全,在针对这样的情况下,电子信息架构会发生改变。

在这样的架构下,我们再谈到,我们要做到智慧出行,将会按这样的车路云网一体化的运行,车辆运行的过程中,除了信息的判断,可以在边缘基础设施,区域基础设施,以及我们谈到的中心基础设施,我们做大的系统融合,车路云一体化,不是云控制车,也不是路控制车,是路车云融为一体做协同的感知控制,这个观点是我们谈到中国方案的关键,这不是孤立。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智慧出行需要一个系统的架构,系统架构可以看见,我们在谈到边缘区域中心,对这样的一个信息的数据基础架构下,我们说分为三层四级,基础层,平台层和运用层,四个级别,车端,边缘端,区域端和中心云端,这不是一个信息系统,不是一个云的数据系统,也不是单一车辆的系统,是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下。当然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况,作为实现的过程也是分阶段的,在这些基础上再做一个融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谈到,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走的,真正意义上,我们要实现智慧出行,需要有这样的基础的实现,包括一体化的决策,包括协同控制,相关的功能实现,我们是需要融合的计算。所以我们说按这样的发展,是我们谈到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智慧共享出行真正意义上的路,我们也应该有这样整体的架构,应该有3S的系统思想,然后一步一步往下走。

刚才谈,如果要实现这个大的架构下,围绕这样的大系统下,我们也要做总体的设计,不是单独的车,单独的路,单独的数据平台,而是车路云一体化的信息物理系统,我们需要对这样的系统做总体的设计,包括构建的建模,包括耦合机制,包括实现这样的部件的工具链,以后希望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开发支撑这样的基础发展。

在这样的系统下,要实现我们的智慧出行,要实现这样的复杂系统的运营,实际上有几个核心的基础,信息物理融为系统的网络,平衡的感受,通信,包括实现这一系统的计算网络。

要实现这样的网络,刚才谈到和系统总体实现的,我们说需要理念的,需要方法的,所以这里包括了科技部的项目,工信部发改委的项目,一系列的任务下的支撑,我们要把大系统分析好,设计好,要解决关键的问题,包括复杂系统的构建,建模,信息物理系统的协同,以及汽车的AI及在这样复杂系统下的AI数据驱动。

在方法论推动的基础下,要突破一系列的相关技术,刚才提到的多模式的定位,高精准的地图,还有方法的技术,硬件的技术,计算芯片,计算平台,底盘,云信息安全,车联网技术,基础的AI技术。这是刚才讲到的,如果我们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共享出行,我们需要大系统,重新定义,重新设计,通过观念技术,通过这样的方法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我们做了一些实践,智能化技术实现之后,怎么构建智慧出行系统,这个智慧出行系统还是应该能够降低拥堵,能够构建安全节能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下,我们认为也是需要分级实现,分步实施,所以我们对智慧出行系统的实现,同样给予了分级,也分了五级,前面两级也是人和交通系统,以及交通到高级以后,交通系统怎么适应人,所以给我们过去讲单车智能,高度辅助驾驶一样,只有这样的分级分类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出行系统,通过分级,我们可以梳理提炼我们的技术,梳理承担方和关系。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看看作为移动的车辆,怎么支持智慧出行,这是我们国外的信息公司探索的,这非常有参考价值,包括未来的城市,在这样的智慧出行下,智能汽车如果运用了智能网联的技术,可以减少停车场,重新规划道路,改善形成的环境,包括按汽车需求来实现这样的分类等等。

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支撑从智慧城市,刚才提到智慧城市的角度实现,我们谈到的基于智能网联系统出行,包括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智慧交通,智能出行,从公共业务,市民需求,城市服务,把智能汽车智慧出行满足市民需求的方面,来提供重要的支撑,设计我们的智能汽车。

在这里,实际上也发展了基于这样的规划,即使在城市里面的智慧出行,智能车辆的设计,以及对于出行之间,是如何做到支撑,做到相互影响,需要按智能网联达到真正的驱动力。对于智慧出行应用做了这样的的分类,做了基本要素分类,通过一些场景,真正实现不同需求下的智慧共享出行,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基于智能网联下相关的场景,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的智慧共享出行。

比如第一个工作,道路交通的数字孪生系统,这个不是离线的,我们谈的数字孪生是2.0版,也是CPS的2.0版,我们需要强调实时的、协同的、互相映射、互相影响,刚才谈到城市道路交通,我们可以做到超4G的感知,感知可以传到汽车上,我们提取数据,传到物理系统,要联动,才真正意义上做到智慧共享出行的支撑系统,道路系统的数字孪生可以实现实时的超4G感知。

另外可以做到超路段的监管,也需要智能网联技术做到这样的映射。包括我们谈到感知也好,映射也好,怎么对车进行实时的调控,现在由于通信的5G还没有完全可靠,还没有完全布局,还需突破。但是我们基于这样的5G,紧急的安全可能会有安全,但是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融为一体,但是对于大范围的预警,实时的,节能的调控是可行的,车路云一体化的控制,现在很多是根据动态地图,将来可以通过智能网联技术的映射,可以做到实时的节能。

包括我们谈到智慧出行里面将来怎么运动的编排,所以未来基于这样的映射,这样的多车编队协同,将来在高效通行,实时的协同的时候,可以做到车辆制动,根据相关的关系做编排,可以更高效通行,这样对于城市,我们的多辆车辆更容易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更全面,更容易实现这样的编排。

当然,还包括很重要的现象,我们谈到的交通灯的信号配置,现在基本上是单一的,是感知车辆,未来是交互的,大量的信息实时传到边缘,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们跟滴滴项目合作的,将来对我们的城市的调度管理更好,当然也包括电动车的调度管理,我们需要用到电动车里的动态调度管理,包括云支持的调度管理,电车怎么做均匀分布等等,都可以用智能网联技术做好管理,真正意义上支撑我们的智慧共享出行。

智能车辆和智慧出行需要深度融合,未来的智能车辆,智慧出行在道路上是基本的功能,全要素的感知,人车的控制,基于这样的链接,网络技术之后,支撑新的深度融合的生态。

另外,我们在谈到未来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工程可以通过智能网联技术,为我们国家真正意义上支撑产业发展,为智能时代、为战略性的数据资源,真正实现共享和谐,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智能安全的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出行深度融合的生态,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1SMC同期演讲内容将会陆续发布,敬请关注与查询。

日本自动驾驶部署与创新实践

自动驾驶多场景虚拟验证助力智慧出行

松下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展望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高精度定位系统

中国智能共享出行创新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及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

基于智能网联的智慧出行创新发展

车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在自动驾驶应用方面的举措

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品创新

面向新四化的自动驾驶汽车创新

用数据驱动驾驶策略,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迭代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雄安实践

车联网安全信任体系构建

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前景及日本相关实践

高级智能驾驶辅助应用与思考

智能共享助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

公路新基建及数字化发展思考

智能交通数据应用安全思考

聚焦车路协同新基建 探索智慧交通新模式

自动驾驶开源生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大数据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面向未来出行的一体化出行平台发展

感知多维世界 数字构建交通

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技术现状和趋势

构建数字出行体系的关键技术思考与实践

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落地

元概念下的全真车路协同技术研究

V2X车路协同功能赋能智慧出行

数据强监管时代的交通行业数据合规

智能网联技术助力智慧出行新业态

未来出行信息安全趋势展望

以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 合力推进「零碳交通」

C-V2X车联网信息安全探索与实践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现状与发展趋势

面向智慧城市的出行共享汽车数据融合共通

车路协同的商用场景探索与实践

数据驱动的电动共享车队调度探究

智能出行:变革进行时

数据安全与数据合规化发展趋势

汽车“新四化”变革下航盛的发展和策略

智能网联汽车综合安全运营平台

数字孪生加速自动驾驶落地

 

_